防范登革热,请你跟我这样做→
广东的夏天高温多雨,蚊子依旧 “猖獗”。在享受夏日的同时,由蚊子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,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。
广东的夏天高温多雨,蚊子依旧 “猖獗”。在享受夏日的同时,由蚊子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,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。
广东的夏天高温多雨,蚊子依旧 “猖獗”。在享受夏日的同时,由蚊子传播的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,正悄然威胁着我们的健康。
防控指南明确,要做好物理屏障防护,免受蚊子叮咬,尽量选择配备纱门、纱窗的居住环境;要掌握科学驱蚊的措施,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进行室外活动,使用蚊虫驱避剂喷涂暴露皮肤和衣物;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定期清除家庭、单位范围的各种积水,积水处需定期疏通、平洼填坑,防
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、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,是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虫媒传染病,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流行。
但有广州市民反应:近日,小孩发热就医,在医院里硬性要求验血,做登革病毒抗原检测。但检验的费用,确是由患者承担。
病毒分类:登革热病毒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。病毒形态:病毒颗粒呈哑铃状、棒状或球形,直径 40-50nm。基因组结构: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 RNA,长约 11kb,编码 3 个结构蛋白和 7 个非结构蛋白,基因组与核心蛋白一起装配成 20 面对称体的核衣壳,外
随着气温升高,又赶上多雨季节,身边的蚊虫也逐渐多了起来。蚊虫不仅只会叮咬吸血,更可怕的是可以传播多种疾病,其中就包括登革热,每年的5-11月是我国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,我们时刻要提高警惕。
8月到9月之间有一个‘秋老虎’阶段,这期间早晚凉爽,午后气温仍然较高。立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主动适应热凉交替、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。昼夜温差大的地区,老人、儿童以及有高血压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,早晚应做好头颈、腹部保暖。
蚊子主要靠温度、气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找人,那些体温较高、爱出汗、新陈代谢较快、呼出二氧化碳较多的人,容易被蚊子发现。
入秋后,天气转凉是不是蚊虫就不咬人了呢?其实不然!因为气温降低,蚊子更喜欢飞入温度适宜的室内叮咬人,这就有可能感染因蚊子传播的疾病——登革热。
引起登革热感染的登革病毒有4种型别。一般来说,感染一种型别的登革病毒后,对同型别登革病毒的免疫力可持续1~4年,对异种型别登革病毒的免疫力则只能持续数月的短暂时间。
夏季的气候特点为登革热传播创造了三大有利条件。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。这两种蚊子喜欢在25-30℃的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,而夏季的雨水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“产房”:花盆托盘、废弃轮胎、空调冷凝水管,甚至树洞里的
其中本地病例145例,分布在广州59例,佛山22例,深圳20例,潮州9例,云浮7例,江门6例,东莞5例,清远、中山各3例,韶关、惠州、湛江各2例,河源、揭阳、肇庆、茂名、珠海各1例;
问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一、感染登革病毒后会有哪些表现?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之后,经过1~14天的时间,通常是5~9天会出现临床症状,显性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多数病情较轻,类似于流感,发热较低,全身疼痛较轻,皮疹稀少甚至没有皮疹。部分人群会出现典型的登革热症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。
夏秋季气温升高、雨水增多,蚊虫活动愈发频繁,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。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便是其中两种蚊媒传染病,由于二者传播途径相同、部分症状相似,容易被混淆。如何科学识别这两种传染病?记者为此采访了南宁市疾控中心专家。
广东的蚊子,真的“打不死”了吗?面对炎炎夏日的蚊虫围攻,喷了驱蚊液、点了蚊香、装了纱窗,结果还是被叮得满腿包——难道这些传统手段已经失效?当100%的蚊子出现抗药性,防蚊策略是否已陷入“无效化”?
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病原体不同:基孔肯雅热由“基孔肯雅病毒”引起,仅1个血清型;登革热由“登革病毒”引起,有4个血清型。
2025年第32周(8月4日至8月10日),全省共报告138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121例,分布在广州48例,佛山24例,潮州13例,深圳12例,肇庆7例,云浮6例,中山4例,东莞3例,惠州2例,韶关、清远各1例;输入病例17例,分布在广州4例,深圳、东莞
登革热不是新的传染病,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、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。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、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被发现,症状以高热、严重的骨痛和背痛为主,研究者根据其症状,将其命名为